前面我们大略了介绍了岫玉及俄罗斯玉之后,接下来我们讲最近很热门的“青海玉”及市场上常见的“阿富汗玉”,在正式介绍青海玉之前,不得不先说一下青海玉荣登奥运奖牌这件事情。
我们都知道北京在取得2008奥运会及残奥会的主办之后,为了突破传统奥运奖牌史上单一金属材质设计,加入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玉,于是提出了“金镶玉”的设计概念,同时也创造了奥运历史上的另一个创举--第一次在奥运会奖牌上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材质。原本大家都一致的认为有“国石”美名的和阗玉将成为奖牌上的注目的焦点,市场上也推出了许多以北京奥运为名的和阗玉商品,然而在2008年1月,北京奥会却跌破大家眼镜的,宣布全部采用“青海玉”作为奥运奖牌的材质,并且大书特书的赞美青海玉,认为青海玉是能够代表中华文化的优质美玉。刹那间,青海玉似乎光芒四射,实际上行内的人都知晓,最主要的原因是和阗玉物稀而价高,原料取得不易,同时为了提升青海玉的经济价值,刺激青海玉的市场,最终逼得北京奥会不得不放弃和阗玉而选择青海玉。
三、青海玉
青海玉又称作“昆仑玉”,主要产于青海省格尔木市西南、青藏公路沿线一百余公里处的高原丘陵地区,主要是开采山矿而来,没有水料、戈壁料及山流水,是市场上用来仿充和阗玉的主要原料之一。虽然青海玉与和阗玉同属昆仑山系所产的透闪石系玉石,但由于诸多地质环境因素,使得它与和阗玉存在着一定的差别。
与俄罗斯玉相同,青海玉大约是在90年代初产出,在面对和阗玉过度的开采导致资源枯竭,同样出自昆仑山脉的青海昆仑玉被当作了和阗玉的替代品,而青海玉的产出量很大,相对价格低廉,对和阗玉市场造成很大的冲击。然而,青海玉由于产量大、质地松散闷暗,无论是从收藏或是佩带的角度来看,青海玉天生就注定了不会开高走高,大概是和阗玉的1/10不到,天生的价廉却也满足了一般人对于藏玉、佩玉的需求--我们甚至可以大胆的说,目前市场上被称作和阗白玉的廉价玉石,有七成以上是青海玉,而另外三成,不是玻璃就是连啥都说不清楚的东西。
青海玉最大的特点就是透,且颜色偏灰暗,打磨出来后的视觉感受是水气大,而不是油性强,虽然化学成分与和阗玉相近,也与和阗玉比邻而居,但毕竟缺乏和阗玉独有温润坚密的特性,有一种说不清的青灰之气,呈现蜡白的视觉感。过去大多认为青海玉质地松散,在高抛之下容易崩口,表面呈现如毛玻璃般的橘皮状,但实际上是为了掩藏青海玉的干涩,不少青海玉同样可以抛成玻璃光。
在鉴别上,青海玉硬度约在摩氏硬度5.5~6.0,用小刀即可划过,最大的特征是玉质粗涩,性粳,脆性高,透明性强,色彩虽多样却单调,质地松散而手感轻飘,若经常日晒雨露,则容易起膈、开裂和变色。而大块的青海玉上,常见呈脉状、条带状的水线、水露纹,或局部透明度不均匀呈团块状的玉花。由于青海玉为平行排列的透闪石纤维状晶体,晶体间隙大,容易藏污纳垢,经不起盘玩。
当然,青海玉并非真的一无是处,青海玉中的青玉是可以收藏的,它的透明度和质地优于和阗青玉,水头足油性好,适宜制作大中型摆件、器皿,虽原本是青中带灰,但做薄后色调转阳、庄重典雅、声韵铿锵,为近年来少见的质量上乘的青玉。
四、阿富汗玉
近年来市场上大量出现一种十分高白清透的玉石,大多拿来雕刻成中大型的佛像、花瓶、白菜等等,实际上是一种产自阿富汗地区的大理石,又称作“巴玉”或“阿富汗白玉”。
巴玉的白度细腻度看起来都很好,且敲击声音清脆悦耳,与优质的和阗白玉有这么一丁点相像,一些很大的巴玉艺术品如摆设只值数百元乃至上千元,目前市场价格是每公斤几十元到二三百元,不少人上当,错以为捡到了便宜,买了一块上好的和阗白玉。
巴玉的生长结构为条状,玻璃光泽较透明,猛一看也很白很润,但它们都是晶体排列结构,用放大镜观察,有明显颗粒状集合体,加之比重小,硬度低。用手掂试,有轻飘的感觉,巴玉的质地很软、脆弱,易碎,摸上去十分光滑,没有油润感,最简单的鉴别方法就是用小刀刻一下,巴玉的质地软得过分,一划即可辨别真假。
|